行业资讯

行业资讯

服务热线:

板材检测中防火性能等级的测试方法及判定依据

三方检测机构-岳工 2021-05-23

防火性能等级测试相关服务热线: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,专注为高分子材料、金属、半导体、汽车、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、性能测试、成分检测等服务。 地图服务索引: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

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,仅作参考。如需专业数据支持,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。

板材作为建筑装修、家具制造的核心基础材料,其防火性能直接关联火灾场景下的人员逃生时间与财产损失程度。在消防规范持续完善的行业背景下,准确评定板材防火性能等级成为保障安全的关键——而这一过程的核心支撑,是科学严谨的测试方法与清晰明确的判定依据。本文将围绕板材防火等级测试的底层逻辑、操作细节及指标要求展开,为行业从业者提供可落地的技术指引。

板材防火性能等级的基础认知

板材防火性能等级是对材料“燃烧特性”的量化分级,本质是通过科学测试区分材料在火灾中的表现:是否易被引燃、火焰蔓延速度快慢、烟毒释放量多少。以国内现行最权威的GB 8624-2012《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》为例,等级从高到低分为A(不燃)、B1(难燃)、B2(可燃)、B3(易燃)四类。其中,A级材料几乎不会被火焰点燃,典型代表如岩棉板、硅酸钙板;B1级材料遇火后燃烧缓慢,火焰不会快速蔓延,如阻燃胶合板、防火石膏板;B2级材料遇火会燃烧但可控,如普通密度板、未阻燃的刨花板;B3级材料则极易燃烧,如未经处理的泡沫板、普通木材。

这种分级并非抽象的“安全标签”,而是直接对应使用场景的风险控制需求。比如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必须用A级材料,避免火灾从外墙向上蔓延;室内吊顶因靠近灯具、电线等火源,需用B1级材料;家庭家具的柜体板可选用B2级材料,但需满足烟毒指标要求——等级与场景的匹配,是防火设计的核心逻辑。

主流防火性能测试的标准体系

全球范围内,板材防火测试主要遵循三大标准体系,不同体系的测试方法针对不同燃烧场景设计,结果不能直接等同。

国内标准以GB 8624为核心,配套测试方法覆盖“不燃性”“可燃性”“火焰传播”三大维度:GB/T 5464-2010《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》用于判定A级材料,通过电炉加热试样观察温升与质量损失;GB/T 8626-2007《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》用于判定B1、B2级材料,通过垂直火焰点火测量火焰蔓延长度;GB/T 11785-2005《铺地材料的燃烧性能测定 辐射热源法》则针对地板类材料,测试其在辐射热下的燃烧速度。

欧洲标准以ISO 5658-2《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 第2部分:单一火源垂直向火焰蔓延试验》和EN 13501-1《建筑产品及构件的燃烧性能分级 第1部分:用对火反应试验数据的分级》为代表,更注重烟密度(按EN ISO 5659-2测试)和产烟毒性(按EN ISO 19702测试)的评估;北美标准则以ASTM E84-23《表面燃烧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》为主,通过2.44米长的隧道炉测试材料的“火焰传播指数(FPI)”和“烟密度指数(SDI)”,结果对应Class A(最高)、Class B、Class C等级,常用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建筑规范。

防火性能测试的核心步骤与操作细节

无论遵循哪个标准,防火测试的核心流程都包括“试样准备-状态调节-试验操作-数据记录”四大环节,每个环节的细节偏差都会直接影响结果准确性。

试样准备需严格符合标准尺寸要求:比如GB/T 8626要求试样为1000mm×100mm×原厚度(厚度≤100mm),边缘需用砂纸打磨平整,避免毛刺导致火焰提前蔓延;GB/T 5464则要求试样为φ75mm×50mm的圆柱状,表面需光滑无裂纹——尺寸偏差超过±2mm,测试结果可能出现10%以上的误差。

状态调节是容易被忽视的关键步骤。根据GB/T 2918-2018《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》,所有试样需在(23±2)℃、相对湿度(50±5)%的环境中放置48小时,确保材料处于“标准平衡状态”。若未进行状态调节,潮湿的板材会因水分蒸发消耗热量,导致燃烧速度变慢;而干燥的板材则可能因含水率低,燃烧速度加快——这也是为什么同一批板材,雨天测试和晴天测试结果可能不同的原因。

试验操作需严格遵循设备参数:比如GB/T 8626中,酒精喷灯的火焰高度需调节至200mm±10mm(用刻度尺测量火焰顶端),点火位置位于试样下端10mm处,点火时间精确控制为30s;点火结束后,需立即将喷灯移至试样侧面100mm外,避免火焰二次影响;试验过程中需用秒表记录“火焰蔓延至试样顶端的时间”“火焰完全熄灭的时间”,并用直尺测量“火焰蔓延的最大长度”——这些数据是判定等级的直接依据。

判定防火等级的关键指标解析

防火等级的判定是“多指标综合评估”,而非单一数据决定,核心指标可分为“燃烧特性”和“烟毒特性”两大类。

燃烧特性指标是等级判定的基础:1. 不燃性(A级核心):根据GB/T 5464,试样在750℃的电炉中加热15min,需满足三个条件——温升≤50℃(即试样最高温度减去炉内初始温度不超过50℃)、质量损失≤50%、无持续燃烧现象(火焰持续时间不超过10s);2. 火焰蔓延长度(B1/B2核心):GB/T 8626中,B1级要求火焰蔓延长度≤150mm,B2级≤250mm;3. 燃烧时间:B1级要求点火后火焰持续燃烧时间≤20s,B2级≤40s——若某阻燃胶合板的火焰蔓延长度为120mm、燃烧时间15s,即可满足B1级要求。

烟毒特性指标是近年新增的“安全底线”:GB 8624-2012明确要求,所有用于建筑内部的板材需满足“烟密度等级(SDR)≤75”(按GB/T 8627-2007《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》测试,SDR越低,烟雾越稀薄),且“产烟毒性达到t0级”(按GB/T 20285-2006《材料产烟毒性危险分级》测试,t0级意味着烟气中无致人死亡的有毒成分,如一氧化碳浓度≤1000ppm)。这一要求源于火灾统计数据——80%的火灾死亡是因烟雾窒息,而非火焰灼伤。

以某品牌防火石膏板为例,其测试结果为:不燃性温升42℃、质量损失35%,火焰蔓延长度100mm,燃烧时间12s,SDR 55,产烟毒性t0级——综合判定为A级不燃材料,可用于建筑外墙或防火墙。

应用场景与等级要求的匹配逻辑

不同场景的火灾风险差异,决定了板材防火等级的具体要求——这是等级划分的“实用价值”所在。

建筑外墙保温系统:外墙直接暴露在室外,若使用可燃材料,火灾易通过外墙快速蔓延至整栋建筑。因此,国家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(GB 50016-2014,2018年版)强制要求:建筑高度超过24m的民用建筑,外墙保温材料需采用A级不燃材料;建筑高度≤24m的,可采用B1级材料,但需在保温层外做不燃防护层(厚度≥5mm)。2015年天津港“8·12”爆炸事故后,国内进一步严禁外墙使用B2级及以下保温材料。

室内装修场景:吊顶、墙面等部位因靠近灯具、电线等火源,火灾风险较高,需使用B1级难燃材料。比如商场的吊顶通常采用防火石膏板(A级或B1级),酒店的墙面采用阻燃胶合板(B1级);而地板、家具等部位可使用B2级可燃材料,但需满足烟毒指标——比如家庭客厅的强化地板,若SDR≤75、产烟毒性t0级,即使是B2级也符合要求。

家具制造场景:公共场所(如酒店、医院、学校)的家具需使用B1级阻燃板材,避免火灾时家具快速燃烧产生大量烟雾;家庭家具可使用B2级板材,但需在产品说明书中标注“可燃”警示。2017年深圳某酒店发生火灾,因客房家具使用未阻燃的密度板,燃烧后产生大量一氧化碳,导致10人窒息死亡——这一事故直接推动了家具行业阻燃标准的完善。

热门服务

关于微析院所

ABOUT US WEIXI

微析·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

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,拥有数家国内检测、检验(监理)、认证、研发中心,1家欧洲(荷兰)检验、检测、认证机构,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。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+平方米检测实验室,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。

业务领域覆盖全国,专注为高分子材料、金属、半导体、汽车、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(光谱、能谱、质谱、色谱、核磁、元素、离子等测试服务)、性能测试、成分检测等服务;致力于化学材料、生物医药、医疗器械、半导体材料、新能源、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,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。

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、环境环保、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、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、化妆品研究服务、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(TIC)服务提供者。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,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、合规性、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。

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

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

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

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

每年出具十余万+份技术报告

每年出具十余万+份报告

2500+名专业技术人员

2500+名专业技术人员

微析·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
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