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备验收记录在CNAS认证资质申请中的审核要点
[ CNAS认证资质 ]相关服务热线: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,专注为高分子材料、金属、半导体、汽车、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、性能测试、成分检测等服务。
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,仅作参考。如需专业数据支持,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。
设备是实验室开展检测/校准活动的核心资源,其符合性直接影响结果可靠性。在CNAS认证资质申请中,设备验收记录作为验证设备“合法合规投入使用”的关键证据,是审核组重点核查的内容之一。本文围绕CNAS对设备管理的要求,拆解验收记录的核心审核要点,为实验室梳理合规路径。
设备验收记录的完整性要求
CNAS-CL01:2018准则4.6.2条要求,实验室需确保设备符合规定要求。验收记录作为落地证据,首先需信息完整:应包含设备基本信息(名称、型号、序列号、制造商)、供应商信息(合同编号、联系方式)、验收依据(技术说明书、采购合同、标准方法)、验收项目(开箱检查、功能测试、性能验证)、结果数据(实测值与符合性判断)及参与人员签名(验收人、复核人)。
例如某实验室采购气相色谱仪,验收记录未填“采购合同约定的检测限指标”,审核组无法判断设备是否满足“检测限≤0.1mg/L”的方法要求,直接导致记录不符合。
完整性不仅是信息项齐全,更需覆盖验收全链条——从到货检查到性能验证的每一步操作和结果都要记录,避免“只写结论、不附过程”的模糊表述。
技术指标验收的溯源性审核
溯源性是CNAS核心要求(4.4.3条),设备技术指标验收需关联溯源链。审核要点包括:验证技术指标的标准器/标准物质是否有有效溯源证书(如CNAS校准报告、法定检定证书);技术指标是否覆盖检测/校准方法的要求。
以电子天平为例,若实验室用其检测食品水分(要求精度≤0.1mg),验收时需用有溯源证书的砝码验证“最大允许误差±0.05mg”,且砝码证书需标注CNAS认可标识。若记录仅写“精度合格”未附砝码证书,审核组将质疑结果有效性。
技术指标验收需量化——用“最大允许误差+0.05mg”替代“正常”“良好”等模糊词,确保结果可复现、可核查。
验收参与人员的资质合规性
CNAS准则6.2条要求人员具备相应能力,验收人员资质直接影响结果可靠性。审核组会核查:参与验收者是否有设备操作/管理培训记录,是否熟悉设备原理与验收流程。
例如让刚入职、无液相色谱操作培训的人员单独验收高效液相色谱仪,审核组将认为“验收人员无能力,结果不可靠”。
通常验收需多角色参与:厂家技术人员(安装演示)、实验室设备管理员(核对信息)、检测人员(验证方法适用性)。各角色需在记录中填写姓名、岗位、资质编号,确保责任可追溯。
与校准/检定环节的衔接验证
准则4.6.3条要求设备投入使用前需校准/检定(适用时),验收与校准的衔接是审核重点。需核查:记录中是否确认校准结果(如厂家出厂校准报告是否符合要求);验收后是否及时安排校准;校准结果是否与验收指标一致。
例如采购pH计,记录仅写“精度合格”未附厂家校准报告,也未提“验收后送法定机构检定”,审核组将认为“设备未校准,无法使用”。
若验收时已含校准(如厂家报告覆盖全部指标且有CNAS章),需在记录中确认报告有效性(如“校准报告编号XXX,有效期至XXX,精度±0.01pH符合合同要求”),避免“仅附报告、未做确认”。
异常情况的处理与记录闭环
验收中出现异常(外观损坏、性能不达标)时,处理与记录是验证风险控制能力的关键。审核要点:记录是否写清异常情况(如“外壳划痕5cm”)、处理措施(如“联系供应商更换”)及处理后的验收结果(如“更换后外观合格”)。
例如某实验室验收分光光度计,发现“波长偏差±2nm(要求±1nm)”却未记录异常及处理,仅写“验收合格”,审核组将认为“未识别风险,结果不可信”。
异常处理需形成“问题-处理-验证”闭环,无论设备本身问题还是验收操作失误,都要在记录中完整呈现。
与体系文件的一致性核查
准则4.1条要求体系落地,验收记录需与体系文件一致。审核组会核查:验收流程是否符合体系文件规定(如体系要求“四步验收”,记录是否覆盖);验收依据是否与体系一致(如体系规定“依据采购合同+GB/T XXXX”,记录是否相符);记录填写是否符合体系要求(如“用黑色钢笔填写”)。
例如体系文件要求“验收需技术负责人批准”,但记录未签技术负责人姓名,审核组将认为“流程不符合体系要求”。
实验室需定期核对体系与记录的一致性——体系修订后及时更新验收模板,避免“文件与操作脱节”。
验收记录的可追溯性与保存要求
准则4.13条要求保存记录以证明符合性,验收记录需满足:与设备唯一标识关联(如设备编号);信息清晰可辨(字迹工整、电子记录无篡改);保存期限≥6年;保存方式安全(纸质存档案室、电子异地备份)。
例如将验收记录与其他记录混放、未标设备编号,审核组无法快速查找某台设备的记录,将认为“记录不可追溯”。
电子记录需用不可篡改格式(如PDF),设置访问权限(仅设备管理员可修改),定期备份确保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