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投标质检报告检测结果不合格怎么办解决措施
[ 招投标质检报告 ]相关服务热线: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,专注为高分子材料、金属、半导体、汽车、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、性能测试、成分检测等服务。
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,仅作参考。如需专业数据支持,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。
在招投标活动中,质检报告是验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核心凭证,若检测结果不合格,可能直接导致投标被否决,甚至影响企业在行业内的信誉。面对这一问题,企业需快速反应、精准处理,通过核查原因、复核检测、整改优化等步骤,高效化解风险,推动招投标工作回归正轨。
快速核查检测报告的有效性与不合格项细节
面对不合格报告,首要任务是确认报告本身的有效性——检查报告编号、检测机构的CMA/CNAS资质证书编号、样品名称、规格型号、送检单位等基础信息是否与招标要求一致。若发现信息错误(如“送检单位名称写错”“样品规格与招标要求不符”),需立即联系检测机构修正,避免因报告无效浪费整改时间。
随后,聚焦不合格项的具体内容:明确是哪项指标未达标(如“钢筋的屈服强度低于GB/T 1499.2-2018标准”)、检测方法是否符合招标指定的标准(如招标要求用“气相色谱法”测VOC,而报告用了“分光光度法”),还是样品代表性不足(如从已使用过的批次中抽样)。例如某食品投标中“菌落总数超标”,需先确认样品是否为未开封的全新批次,避免因样品污染导致的误判。
最后,对比招标公告中的“实质性响应”条款——若不合格项属于招标方明确要求的“必检且必须合格”项(如消防产品的“耐火极限”),需列为优先处理对象;若为非关键项(如“产品重量偏差±2%”,而招标要求±1%),可后续补充说明整改情况。
立即对接检测机构申请复核或复检
若对不合格结果有异议,第一时间向检测机构提交复核申请。复核主要审查检测过程的规范性:实验设备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、检测人员是否具备对应资质、数据记录是否完整、计算是否正确。例如某建材的“抗压强度”不合格,若复核发现“试验机的压力传感器未校准”,检测机构需重新出具合格报告。
若复核无误,可申请复检——需注意,复检样品需为同批次未使用过的备用样品,且需双方共同确认样品的状态(如“塑料管材的复检样品需保持原始包装,未被切割”)。部分检测机构要求提交书面复检申请,需明确写清异议点(如“对‘耐候性’检测结果有异议,认为试验箱的辐照强度未达到标准要求”),并附上原报告复印件。
此外,要关注检测机构的回复时限——若招标方要求“3日内提交补正材料”,需提前与检测机构确认能否在期限内完成复核或复检,避免错过补正窗口。
针对性整改产品或项目的不合格项
根据不合格原因制定整改方案:若为产品本身质量问题(如“布料的甲醛含量超标”),需追溯供应链——更换合格的原材料供应商(如从“无环保认证的供应商”转为“有E1级环保认证的供应商”),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检测报告;若为生产工艺问题(如“焊接件的焊缝强度不足”),需优化工艺参数(如将焊接电流从120A调整至150A,增加保温时间至2分钟),并通过小批量试生产验证工艺效果。
若为服务类项目不合格(如“物业保洁的‘地面细菌数’超标”),需完善服务流程:增加消毒频次(从“每日1次”改为“每日2次”)、更换高效消毒剂(从“含氯消毒液”改为“季铵盐类消毒液”),并对保洁人员开展“消毒操作规范”培训,保留培训签到表和考核记录。
若不合格源于样品问题(如“电子设备的‘待机功耗’不合格是因样品在运输中受潮”),需优化运输包装——增加防水泡沫层、使用密封纸箱,并在重新送检时标注“运输条件已改进”,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。
补充或重新出具符合要求的检测报告
整改完成后,需重新送检样品。若原检测机构资质符合招标要求,可继续选择该机构;若原机构无招标方要求的资质(如“招标要求检测机构具备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资质’,而原机构无此资质”),需更换具备对应资质的检测机构。
重新检测时,需明确要求检测项目与招标公告一致——若招标要求“检测项目包括耐腐蚀性、抗压强度、环保参数”,需确保新报告覆盖所有项目,避免遗漏。若招标方允许补充检测,可针对不合格项单独出具补充报告(如“原报告中‘甲醛含量’不合格,补充报告显示整改后‘甲醛含量符合GB 18580-2017标准’”),但需确保补充报告格式与原报告一致,盖有检测机构公章和骑缝章。
主动与招标方沟通说明整改情况
拿到新报告后,立即联系招标方的项目负责人,主动说明整改情况。沟通时需提交书面材料:包括原不合格报告、检测机构的复核/复检结论、整改措施记录(如原材料更换合同、工艺优化记录、培训考核表)、新的合格检测报告。例如某医疗器械的“无菌性”不合格,沟通时可提交“生产车间的环境消毒记录”“新批次样品的无菌性复检报告”,以及第三方机构对车间洁净度的检测报告,证明整改后的产品符合要求。
沟通时保持诚恳态度,重点说明“问题已解决”而非“找借口”——如“我们已更换了原材料供应商,并优化了生产流程,新批次样品的检测结果符合招标要求,恳请您重新审核”。若招标方有疑问,需及时解答(如“关于‘耐候性’的整改,我们增加了 UV 稳定剂的添加量,并通过了第三方机构的加速老化试验”)。
最后,尽量采用电子邮件或书面函件沟通,保留沟通记录——若后续出现纠纷,可作为“已履行整改告知义务”的证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