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电器产品阻燃性能测试的国际标准有哪些
阻燃性能测试相关服务热线: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,专注为高分子材料、金属、半导体、汽车、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、性能测试、成分检测等服务。 地图服务索引: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
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,仅作参考。如需专业数据支持,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。
电子电器产品的阻燃性能是防范火灾风险的关键防线,国际标准则为全球企业提供了统一的测试依据——既保障消费者安全,也推动产品跨区域流通。本文聚焦电子电器领域常用的国际阻燃测试标准,解析其测试原理、适用场景与判定规则,为企业产品设计与合规检测提供具体参考。
UL 94:塑料部件的阻燃等级核心标准
UL 94由美国保险商实验室(UL)制定,是电子电器塑料部件(如外壳、键帽、绝缘件)最常用的阻燃标准,通过水平或垂直燃烧试验划分等级,覆盖从基础到高强度火焰的需求。
水平燃烧等级(HB)针对厚度≥1.5mm的塑料,测试时试样水平固定,用20mm高火焰燃烧一端30秒,移开后测量燃烧速度——厚度≥3.2mm的材料需≤76mm/min,厚度<3.2mm的≤38mm/min,否则无法达标。这类材料常用于对阻燃要求较低的部件,如电视后盖的非关键区域。
垂直燃烧等级(V-0、V-1、V-2)更严格,试样垂直悬挂,用127mm高火焰燃烧10秒,熄灭后再烧10秒。V-0要求两次火焰持续时间均≤10秒,滴落物不引燃下方棉花;V-1放宽至火焰≤30秒,滴落物仍不能引燃;V-2允许滴落物引燃棉花,但火焰持续时间仍需≤30秒。手机充电器的ABS外壳通常需达到V-0等级,避免充电发热引发火灾。
5VA/5VB是更高阶的垂直测试,针对电源适配器等需承受高强度火焰的部件。用500W丙烷火焰燃烧30秒,再烧30秒——5VA要求试样无孔洞、滴落物不引燃;5VB允许孔洞,但滴落物仍需符合要求。
IEC 60695:电子电气着火危险的模拟测试
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的60695系列聚焦电子电气的着火风险,模拟过载、短路等场景下的热应力,核心子标准包括灼热丝(60695-11-10)、针焰(60695-11-20)与灼热丝可燃性指数(60695-11-30)测试。
灼热丝测试用直径4mm的镍铬丝加热至指定温度(如750℃),接触试样30秒——若引燃,火焰持续时间需≤30秒。例如,笔记本电脑的键盘支架塑料件需通过750℃测试,确保按键短路发热时不会起火。
针焰测试模拟内部电弧的小火焰(12mm高),燃烧试样10秒,下方放置绢纸(20mm)与棉花(30mm)——若引燃或火焰持续>60秒则不合格。常用于连接器、继电器等小部件的绝缘材料,防止间隙电弧引发火灾。
灼热丝可燃性指数(GWFI)是材料不引燃的最高温度,通过逐步提高温度测试:若材料在775℃时引燃,GWFI即为750℃(减25℃)。某PC材料的GWFI为825℃,意味着它在800℃时不会被引燃,适用于靠近CPU的散热片外壳。
ISO 9772/9773:泡沫材料的专项阻燃要求
电子电器中的泡沫(如空调绝缘层、笔记本缓冲垫)需满足ISO 9772(软质)与ISO 9773(硬质)标准,避免小火焰引发大面积燃烧。
ISO 9772针对软质聚氨酯泡沫(如沙发垫泡沫),试样300×150×50mm水平放置,用150mm火焰燃烧2分钟,测量燃烧距离——HF-1要求≤100mm或不燃烧,无滴落引燃;HF-2允许≤200mm;HBF为未达标。某笔记本的缓冲泡沫需达到HF-1,防止跌落时内部元件摩擦产生的火花引燃泡沫。
ISO 9773针对硬质泡沫(如冰箱保温层),试样150×100×25mm垂直固定,用150mm火焰燃烧底部10秒,测量火焰蔓延时间——厚度≥25mm的需≥20秒,<25mm的≥10秒,且滴落物不引燃棉花。某空调的聚苯乙烯泡沫需通过此测试,确保内部电线短路不会引燃保温层。
EN 60335:家用电器的综合安全规范
EN 60335基于IEC 60335制定,是家用电器(洗衣机、微波炉、电热水壶)的核心安全标准,第31章“着火危险”明确了阻燃测试要求。
外壳等非金属部件需通过灼热丝测试,温度根据功能调整:普通外壳用750℃,靠近发热元件的手柄用850℃。测试时灼热丝接触30秒,若引燃,火焰持续需≤30秒,且不能引燃周围材料(如电线绝缘层)。例如,电热水壶的塑料手柄需通过850℃测试,防止温控失效时手柄起火。
针焰测试针对内部小间隙部件(如按钮缝隙),用12mm火焰燃烧10秒——若引燃,火焰持续需≤60秒,且不能引燃下方绢纸/棉花。微波炉的控制面板按钮缝隙塑料件需通过此测试,避免内部电弧引燃按钮。
IEC 62133:便携式电池的阻燃安全要求
锂电池是手机、笔记本的核心部件,IEC 62133针对其短路、过充、冲击等异常场景,明确阻燃要求。
短路测试用0.1Ω导线连接正负极——合格电池需无明火、无爆炸,外壳温度≤150℃(锂聚合物)或100℃(锂离子)。某手机电池短路后温度85℃,无异常,满足要求。
过充测试以1.5倍额定电流充至1.2倍电压,持续7天——需无起火、爆炸,外壳无变形。某笔记本电池过充至12.6V(额定11.1V),无异常,符合标准。
重物冲击测试用10kg重物从1m砸向圆柱形电池,或用15.8mm钢棒压方形电池——合格电池需无明火、无爆炸,仅允许轻微变形。某平板电池冲击后仅外壳凹痕,无其他异常,通过测试。
热门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