塑料件与金属件耐腐蚀性测试的试验参数差异分析
耐腐蚀性测试相关服务热线: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,专注为高分子材料、金属、半导体、汽车、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、性能测试、成分检测等服务。 地图服务索引: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
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,仅作参考。如需专业数据支持,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。
塑料与金属是工业领域应用最广泛的两类材料,前者因轻质、易成型常用于汽车内饰、电子外壳,后者因高强度、导电性适用于结构件、五金制品。两者耐腐蚀性直接影响产品寿命,但腐蚀机制存在本质差异——金属以电化学腐蚀为主,塑料则以化学降解或物理溶胀为主,这导致耐腐蚀性测试的试验参数需针对性设计。本文聚焦腐蚀介质、温度、时间、应力、评价指标及试样制备六大关键参数,分析塑料件与金属件测试的差异,为企业制定科学测试方案提供参考。
腐蚀介质选择:从电解质溶液到有机溶剂的转向
金属的腐蚀核心是电化学反应,需电解质溶液作为离子传输介质,因此试验介质多为含氯离子、氢离子的水溶液。以汽车镀锌钢板为例,其盐雾试验按GB/T 10125-2012采用5%氯化钠溶液,模拟沿海环境的湿度与盐分;若为不锈钢件,需用醋酸盐雾(CASS)试验,以加速评估钝化膜的耐蚀性。
塑料的腐蚀则以化学降解或物理溶胀为主,介质需匹配其应用场景中的接触物。例如汽车内饰的ABS塑料件,若接触汽油,需按GB/T 1842-2008在25℃下浸泡于90号汽油中1000小时,评估溶胀率(体积变化≤5%为合格);而家电外壳的PP塑料件,若接触清洁剂(含表面活性剂),需在40℃下浸泡500小时,检查表面是否出现裂纹。
试验温度控制:金属的“加速”与塑料的“限温”
温度对金属腐蚀的影响呈线性关系——温度升高会加快电化学反应速率,降低溶液粘度,促进离子扩散。因此金属盐雾试验的标准温度多为35℃(如GB/T 2423.17),若需加速测试,可提高至50℃,但需注意过高温度会导致溶液蒸发过快,影响试验稳定性。
塑料的温度控制需规避热变形风险。塑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(Tg)是关键阈值——当温度超过Tg,非晶态塑料会从硬脆态转为高弹态,导致试样变形。例如PVC塑料的Tg约80℃,其耐酸试验需控制温度在60℃以下;PE塑料的Tg约-70℃,可在80℃下进行热水浸泡试验,但需确保试样无明显翘曲。
试验时间设定:金属的“短周期”与塑料的“长跨度”
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速率快,试验时间通常以“小时”为单位。例如建筑用铝合金型材的盐雾试验,按GB 5237.2要求需连续喷雾168小时(7天),观察是否出现点蚀;汽车发动机铸铁件需在10%硫酸溶液中浸泡24小时,评估腐蚀速率(g/m²·h)。
塑料的腐蚀是渐进式老化过程,需长期测试才能显现性能变化。例如市政排水用HDPE管材,其耐老化试验按GB/T 18252需在80℃热水中浸泡1000小时,检测拉伸屈服强度保留率(≥80%为合格);电子设备的PBT塑料外壳需在100℃热空气中老化2000小时,评估冲击强度下降率(≤20%)。部分塑料件的测试时间甚至长达5000小时,以模拟10年以上的使用场景。
应力条件施加:金属的“电化学-应力耦合”与塑料的“环境-应力开裂”
金属的应力腐蚀开裂(SCC)是电化学腐蚀与拉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,试验需施加恒定拉伸应力或慢应变速率。例如不锈钢的SCC试验按GB/T 15970.7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(速率0.001~0.01mm/min),在沸腾的42%硫酸镁溶液中进行,观察断裂时间。
塑料的环境应力开裂(ESC)则是应力、化学介质与材料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,试验需施加低水平弯曲或拉伸应力。例如PET塑料瓶的ESC试验,需将试样弯曲成U型(应力约10MPa),浸泡于25℃乙醛溶液中,观察开裂时间(≥500小时为合格)。塑料的应力水平通常为屈服强度的10%~30%,避免因应力过高直接导致断裂。
评价指标选取:从“电化学参数”到“物理性能”的转变
金属的评价指标以电化学特性和外观损伤为主:
一是重量变化,通过失重率(腐蚀前后重量差/原始重量×100%)评估腐蚀速率,如镀锌钢板的失重率≤0.5g/m²·h为合格;
二是电化学测试,用极化曲线分析钝化膜的稳定性,如不锈钢的钝化膜破裂电位越高,耐腐蚀性越好;
三是外观,观察锈层面积、点蚀深度,如汽车钢板的白锈面积≤5%为合格。
塑料的评价指标以物理性能保留率和外观变化为主:
一是尺寸变化,如ABS塑料浸泡汽油后的溶胀率≤3%;
二是力学性能,如PP塑料老化后的拉伸强度保留率≥70%;
三是外观,检查裂纹、变色,如家电PC塑料件老化后不允许出现长度>1mm的裂纹。部分高端塑料件还需测试分子量变化,评估降解程度。
试样制备:金属的“表面一致性”与塑料的“内应力控制”
金属试样需保证表面状态一致,以减少测试误差。步骤包括:用120~800目砂纸逐级打磨去除氧化层,用丙酮超声清洗10分钟除油,在60℃烘箱中干燥2小时后称重。例如铝合金试样,若表面有氧化膜,需用铬酸溶液去除,确保测试时电化学反应一致。
塑料试样的关键是消除内应力——注塑或挤出过程中,塑料分子链取向会产生内应力,加速环境应力开裂。因此需进行退火处理:将试样置于Tg以下10~20℃的烘箱中保温2~4小时,缓慢冷却至室温。例如PA66塑料试样需在100℃下退火3小时,消除注塑内应力;吹塑制品(如塑料瓶)需控制吹塑压力和冷却时间,避免壁厚不均导致的应力集中。
此外,塑料试样需避开熔接线(注塑时熔体汇合处),因熔接线是薄弱环节,易先开裂。
热门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