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材料

建筑材料

服务热线:

防火等级测试中不同燃烧等级的划分依据是什么

三方检测机构 2025-04-29

防火等级测试相关服务热线: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,专注为高分子材料、金属、半导体、汽车、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、性能测试、成分检测等服务。 地图服务索引: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

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,仅作参考。如需专业数据支持,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。

防火等级是评估材料火灾危险性的核心指标,其划分依据直接决定了材料在实际场景中的安全性能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防火标准体系虽有差异,但均以材料的燃烧特性(如热值、燃烧速率、烟气生成)、测试数据(如燃烧增长率指数、热释放量)及应用场景需求为核心逻辑。本文将围绕主流防火体系(GB、UL、EN),拆解不同燃烧等级的具体划分依据,揭示测试方法与等级判定的内在关联,帮助理解防火等级背后的科学逻辑。

主流防火等级体系概述

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防火等级划分主要遵循三大体系:中国的《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》(GB 8624)、美国保险商实验室的《塑料燃烧性能测试》(UL 94)、欧盟的《建筑产品和构件的火灾反应特性》(EN 13501-1)。这些体系的适用范围各有侧重——GB 8624聚焦建筑材料及制品,UL 94针对电子电器用塑料等高分子材料,EN 13501-1覆盖欧盟市场的建筑及工业产品。

尽管体系不同,但核心逻辑一致:通过标准化测试获取材料的燃烧参数(如热释放、烟气生成、燃烧蔓延速率),再将参数与预设阈值对比,划分出从“不燃”到“易燃”的等级。例如,GB 8624和EN 13501-1均采用“燃烧性能等级+附加等级”的结构,前者附加等级关注烟气、滴落物和毒性,后者则细化为烟气(s)、滴落物(d)、毒性(t)三类。

需要说明的是,不同体系的等级名称可能相似(如均有A、B级),但划分依据的参数阈值和测试方法存在差异,不能直接等同。比如GB 8624的A1级与EN 13501-1的A1级,都要求“不燃”,但GB的不燃性试验更侧重热值测量,EN则更关注单体燃烧试验(SBI)的热释放参数。

GB 8624体系的划分依据:从“不燃”到“易燃”的量化标准

GB 8624-2012是中国建筑材料防火分级的核心标准,将燃烧性能分为7个等级:A1、A2(不燃材料),B、C、D(难燃/可燃材料),E、F(易燃材料)。每个等级的划分依据是材料的“燃烧特性参数”,主要来自三类测试:不燃性试验(GB/T 5464)、单体燃烧试验(SBI,GB/T 20284)、可燃性试验(GB/T 8626)。

不燃材料(A1/A2级)的核心依据是“不产生明火燃烧”和“低热值”。A1级要求:不燃性试验中无火焰产生,总燃烧热值(PCS)≤2.0 MJ/kg(固体材料),且SBI试验中燃烧增长率指数(FIGRA)≤120 W/s、600秒总热释放量(THR600s)≤7.5 MJ,同时无燃烧滴落物。A2级则放宽了热值要求(PCS≤3.0 MJ/kg),但SBI参数需满足FIGRA≤200 W/s、THR600s≤15 MJ,且烟气生成率指数(SMOGRA)≤30 m2/s2、600秒总烟气产量(TSP600s)≤100 m2。

难燃/可燃材料(B、C、D级)的依据是“燃烧蔓延速率”和“烟气生成量”。B级要求SBI试验中FIGRA≤120 W/s、THR600s≤7.5 MJ,且SMOGRA≤30 m2/s2;C级FIGRA≤250 W/s、THR600s≤15 MJ;D级FIGRA≤750 W/s。可燃性试验(用小火焰点燃)中,B级材料需在30秒内熄灭,C级需在60秒内熄灭,D级需在120秒内熄灭。

易燃材料(E、F级)的依据是“点火难易度”和“燃烧蔓延”。E级材料能被小火焰点燃,但燃烧不蔓延(火焰高度≤150 mm);F级材料则完全不满足E级要求,遇火即快速燃烧蔓延。

UL 94体系的划分依据:聚焦高分子材料的燃烧行为

UL 94是美国针对塑料、橡胶等高分子材料的防火分级标准,主要用于电子电器、电线电缆等产品。其核心是“燃烧试验的直观观察结果”,测试方法包括垂直燃烧(V系列:V-0、V-1、V-2、VW-1)和水平燃烧(HB)两类。

水平燃烧等级(HB)的划分依据是“燃烧速率”。测试时将样品水平固定,用小火焰点燃一端,测量火焰蔓延到指定标记的时间。对于厚度≤3.2 mm的材料,燃烧速率需≤40 mm/min;厚度>3.2 mm的材料,燃烧速率需≤75 mm/min,满足则为HB级。

垂直燃烧等级(V-0、V-1、V-2)的依据是“燃烧时间”和“滴落物的引燃性”。测试时将样品垂直固定,用火焰(高度127 mm)点燃10秒,熄灭后记录熄灭时间,再重复一次点燃。V-0级要求:两次点燃后的熄灭时间均≤10秒,总燃烧时间≤25秒,且燃烧滴落物不引燃下方12英寸处的棉垫;V-1级要求:每次熄灭时间≤30秒,总时间≤50秒,滴落物不引燃棉垫;V-2级则允许滴落物引燃棉垫,但燃烧时间要求与V-1一致。

针对电线电缆的垂直燃烧等级(VW-1),依据更严格:样品垂直悬挂,用火焰点燃,要求火焰不蔓延到样品顶部(12英寸标记处),且滴落物不引燃下方的棉花。这一等级主要用于建筑内的电线电缆,防止火灾沿电缆蔓延。

EN 13501-1体系的划分依据:欧盟的“反应型”防火逻辑

EN 13501-1是欧盟针对建筑产品的防火分级标准,核心是“材料对火灾的反应特性”(reaction to fire),即材料在火灾中释放的热量、烟气、滴落物等对火灾发展的影响。其等级划分与GB 8624类似(A1、A2、B、C、D、E、F),但附加等级更细化,包括烟气生成(s1-s3)、滴落物(d0-d2)、毒性(t0-t2)。

EN 13501-1的核心测试是单体燃烧试验(SBI),划分依据的参数与GB 8624一致:燃烧增长率指数(FIGRA)、600秒总热释放量(THR600s)、烟气生成率指数(SMOGRA)、总烟气产量(TSP600s)。例如,A1级要求:不燃性试验无火焰,PCS≤2.0 MJ/kg,SBI中FIGRA≤120 W/s、THR600s≤7.5 MJ,且无滴落物;A2级要求PCS≤3.0 MJ/kg,SBI中FIGRA≤200 W/s、THR600s≤15 MJ,同时附加等级需满足s1(低烟气)、d0(无滴落物)、t0(低毒性)。

B级材料的SBI参数要求与GB 8624一致(FIGRA≤120 W/s、THR600s≤7.5 MJ),但附加等级需满足s1、d0、t0;C级要求FIGRA≤250 W/s、THR600s≤15 MJ,附加等级s2、d1、t1;D级要求FIGRA≤750 W/s,附加等级s3、d2、t2。E级和F级的判定与GB类似,E级能被点燃但不蔓延,F级不满足E级。

EN 13501-1的优势是“全维度评估”,不仅关注燃烧蔓延,还考虑烟气毒性和滴落物的危害——比如医院的墙面材料,需满足EN 13501-1的B级+s1+t0,避免火灾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(如一氧化碳)危害患者。

测试方法与划分依据的关联:数据如何转化为等级

防火等级的划分不是“主观判定”,而是“测试数据与阈值的对比”。不同的测试方法对应不同的依据参数,直接决定了等级的高低。

以GB 8624为例:不燃性试验(GB/T 5464)用于测量材料的“不燃性”——将材料置于高温炉中(750℃),观察是否产生火焰,同时测量燃烧热值(PCS)。这一试验直接决定A1/A2级的“不燃”属性。单体燃烧试验(SBI,GB/T 20284)则模拟材料在实际火灾中的燃烧行为:将样品置于受控火源下,测量热释放速率(HRR)、烟气浓度(通过光衰减法)、燃烧滴落物。通过HRR计算FIGRA(热释放速率的最大值与对应时间的比值),通过烟气浓度计算SMOGRA(烟气生成速率的最大值与对应时间的比值)。这些参数是B-F级的核心依据——FIGRA越小,说明燃烧蔓延越慢;SMOGRA越小,说明烟气生成越少。

UL 94的垂直燃烧试验(UL 94-1998)则更“直观”:将样品垂直固定,用火焰点燃10秒,记录熄灭时间和滴落物情况。这种方法直接对应电子电器的实际场景——比如手机充电器的塑料外壳,通常要求V-0级,避免短路起火时外壳持续燃烧或滴落物引燃周边物品。

EN 13501-1的SBI试验与GB类似,但增加了“毒性测试”(GB/T 20285)——收集燃烧产生的烟气,暴露给实验动物(如老鼠),测量烟气的LC50(半数致死浓度),用于判定t0-t2级(t0要求LC50≥50 mg/L,t2则<10 mg/L)。这一测试直接关联“烟气对人体的危害”,是医院、地铁等人员密集场所材料的必测项。

不同应用场景对划分依据的影响:需求决定标准

防火等级的划分依据不是“一刀切”,而是“按需调整”——不同应用场景的火灾风险不同,关注的依据参数也不同。

建筑外墙材料(如保温板)的核心风险是“火灾蔓延”。外墙通常是高层建筑的“防火墙”,一旦起火,火焰会沿外墙快速蔓延(如2017年伦敦格伦费尔塔火灾,外墙保温材料燃烧导致火势快速向上蔓延)。因此,GB 8624要求外墙材料为A1/A2级,依据的核心参数是FIGRA(≤120 W/s)和不燃性——FIGRA越小,燃烧蔓延越慢,能为人员疏散争取时间。

室内装饰材料(如壁纸、地毯)的核心风险是“烟气危害”。据统计,火灾中80%的死亡原因是吸入有毒烟气(如一氧化碳、氰化氢)。因此,这类材料的防火等级要求侧重“烟气生成”和“毒性”——GB 8624的B1级要求SMOGRA≤30 m2/s2(低烟气生成),EN 13501-1的s1级要求TSP600s≤100 m2(总烟气量少),t0级要求LC50≥50 mg/L(低毒性)。

电子电器材料(如电脑机箱的塑料外壳)的核心风险是“燃烧持续时间”和“滴落物”。电子设备内部空间小,短路起火时,外壳的持续燃烧会引燃内部元件(如电池、电路板),滴落物会进一步扩大火灾范围。因此,UL 94的V-0级要求“10秒内熄灭”“无引燃性滴落物”,直接针对这两个风险点。

热门服务

关于微析院所

ABOUT US WEIXI

微析·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

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,拥有数家国内检测、检验(监理)、认证、研发中心,1家欧洲(荷兰)检验、检测、认证机构,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。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+平方米检测实验室,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。

业务领域覆盖全国,专注为高分子材料、金属、半导体、汽车、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(光谱、能谱、质谱、色谱、核磁、元素、离子等测试服务)、性能测试、成分检测等服务;致力于化学材料、生物医药、医疗器械、半导体材料、新能源、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,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。

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、环境环保、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、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、化妆品研究服务、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(TIC)服务提供者。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,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、合规性、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。

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

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

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

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

每年出具十余万+份技术报告

每年出具十余万+份报告

2500+名专业技术人员

2500+名专业技术人员

微析·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
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