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料药杂质分析需要符合的ICH指导原则具体条款有哪些要求
原料药杂质分析相关服务热线: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,专注为高分子材料、金属、半导体、汽车、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、性能测试、成分检测等服务。 地图服务索引: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
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,仅作参考。如需专业数据支持,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。
原料药杂质分析是保障药品质量与安全性的核心环节,ICH(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)通过一系列指导原则建立了全球统一的杂质控制框架。这些原则明确了杂质分类、鉴定阈值、定量要求、分析方法验证等关键内容,直接指导企业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杂质管理。本文将逐一拆解原料药杂质分析需遵循的ICH具体条款要求,帮助行业从业者精准落实合规要求。
ICH Q3A(R2):新原料药中的杂质分类与档案要求
ICH Q3A(R2)是原料药杂质分析的核心指导原则,其4.1节将杂质分为有机、无机、残留溶剂三类。有机杂质来自工艺或降解,是管控重点;无机杂质如重金属源于污染;残留溶剂是未去除的有机溶剂。
该指导原则4.2节要求建立“杂质档案”,记录杂质的名称、结构、来源及控制方法,并动态更新。例如,工艺scale-up时发现新杂质,需补充其结构确证数据;未知杂质需用光谱技术定性,无法鉴定则标注相对保留时间。
Q3A(R2)5.0节强调覆盖所有潜在杂质,包括稳定性研究中的降解杂质。如加速试验中出现新峰,需通过强制降解确认路径,并纳入杂质档案。
此外,杂质档案需与工艺文件关联,确保生产中能追溯杂质的控制措施(如某杂质通过结晶去除,需在工艺文件中明确结晶条件)。
ICH Q3A(R2):杂质的鉴定与定量阈值要求
ICH Q3A(R2)5.1-5.2节规定了鉴定与定量阈值,基于每日最大剂量(MDD)计算。鉴定阈值为0.15%或1.5 mg/day(取严),定量阈值为0.10%或1.0 mg/day。
例如,MDD=500 mg时,某杂质含量0.2%(1.0 mg/day),超过鉴定阈值(0.15%即0.75 mg/day),需确证结构;若含量0.12%(0.6 mg/day),超过定量阈值,需建立定量方法并设限。
阈值需随MDD调整,如MDD从500 mg增至1000 mg,鉴定阈值仍为1.5 mg/day(对应0.15%),定量阈值仍为1.0 mg/day(对应0.10%)。
总有机杂质限度需≤1.0%,单个杂质限度需低于定量阈值或安全性限度,确保总限度不超限。
ICH Q3C(R8):残留溶剂的分类与限度要求
ICH Q3C(R8)3.0节将残留溶剂分三类:Class 1(致癌物如苯)、Class 2(可能致癌物如乙腈)、Class 3(低毒如乙醇)。
4.0节要求Class 1避免使用,必需时控至极低限(如苯≤0.0002%);Class 2按允许日暴露量(PDE)控制(如乙腈PDE=4.1 mg/day,对应MDD=1000 mg时≤0.041%);Class 3限≤0.5%(除非PDE更低)。
企业需建立“溶剂清单”,记录使用步骤与去除方法(如二氯甲烷用旋转蒸发去除)。混合溶剂需考虑共沸,用顶空GC检测。
残留溶剂分析需用GC法,配备FID/ECD检测器,并符合Q2(R1)验证要求(如专属性、定量限)。
ICH Q2(R1):杂质分析方法的验证参数要求
ICH Q2(R1)3.0节明确杂质分析需验证专属性、检测限(LOD)、定量限(LOQ)、线性、准确度、精密度六大参数。
专属性要求分离度≥1.5(如杂质与主成分峰分离);LOD为信噪比3:1,LOQ为10:1且回收率≥80%;线性相关系数r≥0.995;准确度回收率90%-110%(低含量可放宽);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(RSD)≤5%(重复性)、≤10%(中间精密度)。
方法变更需重新验证,如更换色谱柱,需确认分离度与原方法一致。
验证报告需存档,作为质量标准的支持性数据,确保方法可靠。
ICH Q11:原料药开发中的杂质控制策略
ICH Q115.0-6.0节要求将杂质控制纳入工艺开发,通过风险评估识别来源(如起始物料杂质生成副产物),并设定关键工艺参数(CPP)。
例如,起始物料A含杂质A1,会生成杂质B,则需控A1≤0.1%,并加结晶步骤除B。
Q117.0节要求杂质限度基于安全性与工艺能力,如某杂质安全限≤2.0 mg/day,工艺能控≤0.2%(MDD=1000 mg),则标准设≤0.2%。
企业需定期做杂质趋势分析,识别变化(如某杂质从0.1%升至0.15%),及时调整工艺参数(如延长反应时间)。
ICH M7(R1):遗传毒性杂质的评估与控制
ICH M7(R1)3.0节要求筛查遗传毒性杂质(GTIs),通过结构警示或Ames试验识别。
确认的GTIs用“毒理学关注阈值(TTC)”控制,每日暴露≤1.5 μg/day(MDD=1000 mg时≤0.0015%)。
若GTIs超TTC,需优化工艺(如加纯化步骤)或提供安全性数据。无法去除则每批检测,设严格限度(如≤0.001%)。
GTIs的分析方法需高灵敏度(如LC-MS/MS),确保能检测到低含量杂质。
ICH Q6A:质量标准中杂质项目的设定要求
ICH Q6A4.0节要求质量标准基于杂质档案制定,纳入所有超鉴定阈值的杂质。
例如,杂质档案中有三个超阈值杂质,需在标准中列名称、方法及限度;未知杂质标注相对保留时间与限(如≤0.1%)。
限度需合理可行,如工艺能控某杂质≤0.15%,安全限≤0.2%,则标准设≤0.15%。
杂质档案更新时同步更新标准,确保一致性(如稳定性研究发现新杂质,需纳入标准)。
热门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