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
行业资讯

服务热线:

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测的样品采集与分析流程

三方检测机构-冯工 2023-02-28

放射性物质检测相关服务热线: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,专注为高分子材料、金属、半导体、汽车、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、性能测试、成分检测等服务。 地图服务索引: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

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,仅作参考。如需专业数据支持,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。

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,其结果准确性直接依赖规范的样品采集与分析流程。天然放射性核素(如40K、238U)或人工放射性核素(如137Cs、131I)可能通过土壤、水、空气迁移进入食品链,因此从采样到分析的每一步都需严格遵循技术规范,避免误差或污染,确保数据可靠。

样品采集的前期准备

采样前需制定详细计划,明确检测目标(如筛查137Cs)、采样区域(覆盖污染风险点或代表性区域)及样品数量(按GB/T 5009.125等标准,每类食品至少采集3个平行样)。计划需结合食品生产周期,比如粮食应在收获期采样,避免储存过程中的二次污染。

采样工具需选择耐腐蚀、无放射性吸附的材质,如不锈钢勺子、玻璃容器或聚四氟乙烯袋。塑料工具易吸附铀、钍等核素,需避免使用;工具使用前需用10%硝酸浸泡24小时,再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,去除残留污染物。

采样人员需穿戴一次性丁腈手套、口罩及防护服,避免直接接触样品。同时需培训辐射防护知识,比如避免在放射性热点区域(如核设施周边)长时间停留,采样后及时洗手并清洁工具。

采样记录需详细填写:采样时间、地点(经纬度)、样品名称(如“某品牌菠菜”)、样品状态(新鲜/干燥)、保存条件(如“4℃冷藏”)及采样人姓名,记录需随样品同步流转,确保可追溯。

不同食品类型的采样方法

粮食类样品(如小麦、大米)需按“多点随机”原则采样:在农田或仓库中按对角线取5-10个点,每点采集1kg籽粒,混合后用四分法缩分至1kg(去除杂质),装入清洁聚乙烯袋密封。若为加工粮(如面粉),需从不同包装中抽取5-10袋,每袋取200g混合成1kg样品。

蔬菜类样品需区分可食部位:叶菜(如菠菜)取整株新鲜样品,去除根部泥土;根茎类(如土豆)削去表皮,取可食部分;果菜(如番茄)取完整果实。每类蔬菜采集5-8株,混合后用高速匀浆机打成匀浆,取500g装入离心管,4℃冷藏保存。

肉类样品(如猪肉、牛肉)需从不同部位采样:取肌肉、脂肪、内脏各200g,混合后用不锈钢粉碎机粉碎成匀浆,避免交叉污染。若为预加工肉类(如火腿),需从不同包装中抽取3-5份,每份取100g混合成500g样品。

水产品类样品(如鱼类、贝类):鱼类取背部肌肉(去除鱼鳞、内脏),每尾鱼取200g,5尾鱼混合成1kg;贝类取软组织(去除外壳),10个个体混合成500g,匀浆后装入密封袋。需注意,水产品易变质,采样后需立即冷冻(-20℃)保存。

样品的运输与保存

样品运输需用密封、防泄漏的容器,如双层聚乙烯袋(内层装样品,外层扎孔防膨胀)或不锈钢饭盒。不同类型样品需分开包装,避免交叉污染(如肉类与蔬菜不混装)。

温度控制是运输关键:易腐样品(如蔬菜、肉类)需用冷藏箱(4℃以下)运输;需长期保存的样品(如粮食)可常温运输,但需避免阳光直射。对于短半衰期核素(如131I,半衰期8天),需在采样后24小时内送达实验室,避免核素衰变导致结果偏差。

运输过程中需避免剧烈震荡,防止样品容器破损。同时需在包装外标注“放射性检测样品”“易碎”等标识,提醒运输人员轻拿轻放。

样品保存需按核素特性调整条件:40K等长半衰期核素可常温保存(干燥、通风处);137Cs需避光保存(避免光解);131I需冷冻(-20℃)并尽快分析。保存期限一般不超过30天,若需延长需重新评估核素衰变情况。

样品的预处理

干燥是预处理的第一步,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的水分,减少基质体积。常用方法有自然干燥(放在通风处晾干,适用于粮食)或烘箱干燥(60-80℃,24小时,适用于蔬菜、肉类)。需注意,温度不可超过100℃,否则会导致挥发性核素(如131I)损失。

粉碎用于保证样品均匀性:干燥后的样品用不锈钢粉碎机粉碎,过200目筛(孔径0.075mm),确保颗粒大小一致。粉碎前需用乙醇擦拭粉碎机,去除残留样品;粉碎后需将样品装入密封瓶,避免吸潮。

匀浆适用于液体或半固体样品:牛奶需用高速匀浆机搅拌5分钟,确保脂肪与水混合均匀;水果(如苹果)需去皮去核后,用榨汁机打成匀浆,取上清液用于分析。匀浆后的样品需立即处理,避免微生物生长导致基质变化。

样品的消解处理

湿式消解是最常用的方法,适用于易分解样品(如蔬菜、水果)。将样品(5-10g)放入玻璃烧杯,加入10-20mL硝酸(优级纯),加热至微沸,待样品溶解后加入5mL高氯酸,继续加热至冒白烟,直至溶液澄清。消解过程需在通风橱中进行,避免酸雾吸入。

干式灰化适用于高纤维样品(如粮食、茶叶)。将样品放入瓷坩埚,在马弗炉中逐步升温至500-600℃,灰化6-8小时,直至样品变成白色灰烬。需注意,灰化前需将样品炭化(低温加热至冒烟),避免爆燃;对于含挥发性核素的样品(如131I),需在灰化前加入10%硝酸银溶液(1mL/g样品),固定碘元素。

微波消解适用于难分解样品(如肉类、水产品)。将样品(0.5-1g)放入聚四氟乙烯罐,加入5mL硝酸和2mL过氧化氢,密封后放入微波消解仪,按程序升温(如120℃保持5分钟,180℃保持10分钟)。微波消解效率高、试剂用量少,但需注意压力控制,避免罐身破裂。

放射性核素的分离富集

食品基质复杂,直接检测易受干扰,需通过分离富集提高核素浓度。沉淀法是最简单的方法:比如检测238U时,向消解液中加入磷酸铵,调节pH至9,铀会以磷酸铀铵沉淀形式析出,过滤后即可得到富集样品。

萃取法适用于有机相-水相分离:比如检测137Cs时,用王冠醚(如二环己基18冠6)的甲苯溶液萃取,Cs+会与冠醚形成络合物进入有机相,再用稀硝酸反萃取得到Cs+溶液。萃取法需控制pH值(如冠醚萃取Cs+需pH>13),否则会降低回收率。

离子交换法适用于带电核素的分离:比如检测90Sr时,用阳离子交换树脂(如Dowex 50W)吸附Sr2+,再用EDTA溶液洗脱,去除Ca2+、Mg2+等干扰离子。离子交换法选择性高,但需注意树脂的预处理(用盐酸浸泡活化)。

放射性核素的检测方法

γ谱仪是最常用的检测工具,适用于γ发射体(如137Cs、60Co、40K)。将预处理后的样品放入样品盒(如 Marinelli烧杯),直接放入γ谱仪的探测器中测量。γ谱仪无需化学分离,操作简便,且能同时检测多种核素(如一次测量可得到137Cs、40K的活度浓度)。

液体闪烁计数仪用于检测β发射体(如3H、14C、90Sr)。将富集后的样品与闪烁液(如PPO-POPOP甲苯溶液)混合,放入计数瓶中,利用β射线激发闪烁体产生荧光,通过光电倍增管检测。需注意,样品需完全溶解在闪烁液中,否则会导致计数效率降低。

α谱仪适用于α发射体(如239Pu、226Ra、210Po)。将分离后的样品制成薄膜源(如用真空过滤法将样品沉积在不锈钢片上),放入α谱仪中测量。α谱仪分辨率高,能区分不同α核素,但样品制备过程复杂,需避免源的不均匀性。

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

空白样品需每批样品做1-2个,即用去离子水代替样品,按相同流程处理,用于检查试剂、工具或环境的污染。若空白样品的放射性活度超过方法检出限(如137Cs的检出限为1Bq/kg),需重新检测。

标准物质是质量控制的核心:需使用有证标准物质(如GBW08501粮食中137Cs标准物质、GBW08502蔬菜中40K标准物质)校准仪器。比如用GBW08501校准γ谱仪,若测量值与标准值的相对偏差小于5%,则仪器状态正常。

平行样需每10个样品做1个,即取相同样品按相同流程处理,计算相对偏差(|A-B|/(A+B)/2×100%)。相对偏差需小于10%,否则需重新采样或检测。

回收率试验需添加已知量的标准核素(如向样品中加入10Bq的137Cs标准溶液),计算回收率(测量值/添加值×100%)。回收率需控制在80%-120%,若低于80%,需检查分离富集步骤是否存在损失;若高于120%,需检查是否有污染。

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

样品污染是常见问题:比如采样工具未清洁,导致铀元素残留。解决方法:采样前用10%硝酸浸泡工具24小时,再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;采样时避免接触地面或其他污染物。

回收率低可能因消解不完全:比如肉类样品灰化时温度不够,导致有机物未完全分解。解决方法:延长灰化时间(如从6小时增加到8小时)或改用微波消解;若为湿式消解,可增加高氯酸用量(如从5mL增加到8mL)。

检测结果异常可能因仪器漂移:比如γ谱仪的探测器效率下降,导致测量值偏低。解决方法:每周用标准源(如137Cs标准源)校准仪器,记录效率变化;若效率下降超过10%,需更换探测器或维修仪器。

样品均匀性差会导致平行样偏差大:比如粉碎后的粮食样品颗粒大小不一。解决方法:增加粉碎时间(如从2分钟增加到5分钟),过200目筛;匀浆时确保样品完全混合(如搅拌5分钟)。

热门服务

关于微析院所

ABOUT US WEIXI

微析·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

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,拥有数家国内检测、检验(监理)、认证、研发中心,1家欧洲(荷兰)检验、检测、认证机构,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。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+平方米检测实验室,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。

业务领域覆盖全国,专注为高分子材料、金属、半导体、汽车、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(光谱、能谱、质谱、色谱、核磁、元素、离子等测试服务)、性能测试、成分检测等服务;致力于化学材料、生物医药、医疗器械、半导体材料、新能源、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,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。

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、环境环保、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、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、化妆品研究服务、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(TIC)服务提供者。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,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、合规性、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。

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

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

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

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

每年出具十余万+份技术报告

每年出具十余万+份报告

2500+名专业技术人员

2500+名专业技术人员

微析·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中心
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